当前位置: 首页 > 期刊 > 《心理与健康》 > 2003年第11期
编号:11081896
不再被“过去”所伤害
http://www.100md.com 2003年11月1日 《心理与健康》 2003年第11期
     编辑老师:

    你好!我是一个女中学生,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里。在我7岁那年,因为父亲的原因导致父母离婚了。那时,我还有年幼的弟弟和妹妹。自从妈妈离开了我们,一家人只能靠爸爸挣钱养家糊口,他为了生机而奔波,经常不能和我们在一起。每到夜晚,我们姐弟三人就蜷缩在屋角,任凭寒风吹刮,对着茫茫夜空,我们害怕极了。回想当时,我们真是求助无门,幸好爷爷偶尔过来照顾一下,我们才勉强生活下来。记得那段时间,我们不敢出门,经常受人欺负,在学校里也抬不起头来,害怕同学说我们是没娘的孩子。虽然这是多少年前的经历,但过去的经历在我心头留下的伤痕很深,每每回想起来都心痛不止。后来,我变得孤僻胆小,在与人交往方面很自卑,在人前不敢大声说话。我觉得,幼年那段生活给自己的心灵蒙上了一层阴影,活得很憋闷、很压抑。未来的我真的永远走不出过去吗?请教老师,我应该怎么办?

    夏 艳

    夏艳同学:

    你好!我很同情你年幼时所遭遇的家庭不幸,在那种情况下你能坚持学业,和弟弟、妹妹在艰难之中长大,这一点很不容易,说明你是一个坚忍、懂事,能承担责任的女孩子。

    幼年时家庭发生的变故以及后来的一些事情,早已成为过去,印象本应越来越淡薄,但是这个问题在你心中打了个结,所以便有了你来信中所陈述的种种心理感受。那么,就让我们一起来重新认识一下幼年生活究竟给你留下了什么,怎样才能走出那段生活的阴影?

    实际上,现在影响你的已经不是家庭本身的窘困(或者说不主要来自家庭经济方面),而是你自己心中久久存留的那种不良感觉,是你对自己过去经历的一种评价和解释。心理学家的研究证明,那些在生活中自感被人瞧不起的人,往往自己也瞧不起自己。好好想一想,你是不是也不自觉地走进了这个怪圈?比如,你因自卑而不敢与别人交往,与同学关系疏远的现状使你误以为别人对你另眼相看。同时,自卑者往往有较多的消极评价,这些评价也会投射到别人的身上。比如:我不好,在同学们的眼里我很可能就是这个样子,别人又怎会对一个不好的人大加赞许呢?如此,别人的看法实际上是建立在你对自己的评价之上了。

    另外,如果你把早年的生活经历当作一种包袱,甚至看作是一种耻辱,就会把因父母离异而体验的很多不良感觉保留下来,也可能有意无意地投射到别人身上,认为别人也会格外在乎此类事情,并因此而看不起你和你的家人。在这种情况下,你很可能为了避免伤害(包括想象中的伤害)而远离大家。在心理上拉开距离的好处是保护自己免受别人有意无意的伤害,但弊端就是你产生了"孤家寡人"的感觉。事实是,假如你对同学们有所戒备,别人自然就很难真正接近你、了解你;同学们即便对你心存友好也不会被你察觉,即便有心与你为伴,也不容易走到一起。

    也许你会说,过去真的有小伙伴说过你什么,或者嘲笑过你的家庭,你至今还清晰地记得他们说过的一些话,一想起来就会感到又一次被伤害了。我相信你说的是事实,有些事情的确真实地发生过,并且在那一时刻真的重重地伤害过你。那时你们都还小,还不甚懂事,"过去时"的一切不能代表现在和将来。如果不是现实中什么刺激触动了你过去的伤疤,你没有必要让过去所发生的一切,总是通过记忆和回味反复伤害自己,那样我们不就是把自己摆在一个永远被伤害的位置上了吗?即便现实中有一些刺激引起了你不自主的回忆,恰当的理解和解释也是可以减轻重复性心理伤害的。

    过去的经历在我们心中留下痕迹是不可避免的,但不意味着它肯定是消极的,肯定要妨碍我们拥有好心情。理解自己儿时的生活遭遇,接受生命中曾经有过的悲苦,然后把它甩在身后,只当那是你的一个影子罢了。只有这样,你才能学着不让自己的心沉浸于"过去",努力把过去和今天区别开,减少心中的压抑,把自己的视线转向现实,转向自己可能获得的希望,这样不就能摆脱过去的阴影,换个活法生活了吗?

    给自己希望不是一句空话,而是要在心中寻找到希望的亮点,我想,你心中肯定也有着一些亮点,相信自己是自己未来的主人,就会找到并抓住那些亮点,生活就会像自己所期待的一样。, 百拇医药